07
2020-07

原创:沐沐

        2018年初,CCTV-9纪录片《创新中国》播出。因高度仿真的李易AI解说,迅速在配音圈引起轰动。当时讨论最
火的问题就是:

AI语音是否会取代语言工作者? 

         当时,沐沐作为本片的主创之一,在沐肆洲公众号上用12000余字的篇幅,记录了此片AI语音制作的全过程(制作过程回顾传送门)并表明了沐沐对大家的这个疑虑的个人见解。
                                  这篇文章后来被原文收录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创新中国》一书中。

               

两年半过去,这个讨论依然时常出现在配音员群里,因为AI语音经常撩拨着语言工作者的神经。抖音等短视频上,AI使用率越来越高;还有的配音员接到价格低廉的AI采集声样的工作。这些信号到底是不是在持续的警告我们:AI不断在发展,语言工作者会迟早被取代呢?

               今天,沐沐想从社会经济和传播的角度,用最容易理解但不精准的语言,重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在下面的分析里,沐沐假设的前提是,AI已经可以达到人类仿真的极高水平。

如果AI真发展到那种高度,配音员会不会被取代呢?


先举个栗子:


     没有人不知道前几年发生在中国的几个巨头之间的网约车大战。


     最早,Uber、快滴、滴滴等数家群雄逐鹿,各种补贴给司机,各种代金券给乘客。沐沐就曾经以20多块钱的价格打到过奥迪A8。


     正如现在看到的,大战的“结局”是滴滴获胜,一家独大,价格也开始涨上来。这就是资本运作思路——看准风向,风险投资,培养趋势和习惯,利用并购等方式控制最大范围的可适应市场,收回成本。


     放眼看去,不管是互联网经济还是传统经济,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资本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有着自己天然的规律和生命,其本质规律从未变化。



话题回来。配音员这个行业,以目前呈现的样态,都是以个体存在,散落在全国各地,与各种中介、金主交叉合作,并没有机会形成几个如Uber、快滴等资源管理大户。没有资源管理大户的弊端是显然的,很多配音员所痛恨的“海选”“低价竞争”“不安全感”“没有上升通道”等因无序而产生的弊病也凸显出来。

但正因如此,这恰恰成了对抗资本寡头的最有效的“力量”。如果说AI是人工配音的对手,那么对于资本来说,它根本找不到“对手”,准确的说是“草木皆兵”——就是那些在家里干活的无数的网配。这群人根本不是一个可以打价格战并购的具体对象。你可以打垮一个Uber,让Uber退出市场,但你无法打垮一个如粒子一般的行业。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是没有标志着输赢的那一刻的,永远会有一个配音员以更合适的性价比出现在AI面前。打不赢,就没有办法提升价格,资本最终会被拖垮。没有资本,AI的成本劣势立刻就会呈现出来。


如果

      上面的判断还是基于常规资本孵化规律的话,

那么

      下面的原因可能更加让AI打赢这场战争感到绝望。


资本之所以投资,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试图发掘社会的需求,从而获得可期许的回报。那么,他们就应该对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流动方向非常敏感。正如孙正义在投资诸位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时候,正如当下全世界的互联网巨头所书写的发展史那样,对公司的投资,实际上是对产业的投资,是对未来趋势的投资。这是个敏锐的创造、并把握趋势的过程。
那么,语言这种东西,趋势是如何产生的呢?

著名配音员李易在世的时候,

他创造了一种风格,

这种风格到目前为止

依然被中国社会所需要。

沐沐在前年的文章中提到过,

李易的声音,

一个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需要的声音


著名配音员李立宏

在2012年给我们带来的,

不只是《舌尖上的中国》,

而是一种新的与观众交流的方式


著名配音员杨晨在2018年给我们带来的,

不只是《如果国宝会说话》,

而是

央视爸爸玩起来,就没别人什么事了”。




这些人都是在大趋势上,所以能获得成功。这个趋势虽然说起来很复杂,但它最终会落实在某一个人、某一个作品上,才能够被市场认知、接受。

——这就是艺术、传播领域的“头部效应”。




当某个配音员顺应趋势、创造出某种“头部”风格并展示在大众面前的时候,对于资本来说,已经晚了。晚,就意味着已经没有投资把它做成AI的意义了——因为有无数的配音员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跟随这种风格,模仿这种风格,从而形成一个审美群落,或者叫“艺术流派”。





我们退一步说,如果AI做出来的模仿李立宏、李易、杨晨的声音特别完美,特别像,比本人还要像,并且不计成本、免费开放使用,是不是就能战胜配音员了呢?

结论是:也不能




设想一个场景。某天早晨,沐沐家楼下来了两位慈祥的老奶奶,他们都在叫卖早点,茶叶蛋油条煎饼之类的。如果其中一位喊“茶叶蛋1块一个!”,那么另一位一定会加上一句:“茶叶蛋1块一个,上等好茶叶!”甚至她会买个广场舞喇叭,在网上花20块钱找一个配音员喊出来。
这就是舆论宣传的求异性


每个宣传者都希望自己的宣传不同于其他人,不论是音量上、风格上、语言上,都会求不同,这样才能在舆论传播上取得效果。就算AI模仿李易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每次配音都质量稳定,但也恰恰成为了它致命的缺陷——它违反了社会传播的求异法则,因为太一样了。
而对于配音员来说,就完全不必有这样的担心。即使一个人发布出来太多种声音,但从宏观上说,再花20块钱换个人,比花几万块钱换个AI要便捷多了。
 



再退一步说,当AI可以通过大量的信息,自动产生“头部效应”、并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时候,是不是就能代替配音员了呢?

结论是:也不能




且不说全国数以百万计且层出不穷的配音员们的超强模仿能力会让大量的资本打了水漂,单说AI假如真的能产生无穷的变化,那么它的敌人,就将是人类千变万化的基因,和每个配音员的人生经历,到了这个层面的对抗,AI必死无疑。



没错,人工智能会越来越强大,他们会越来越有思想,越来越聪明灵活,越来越从“技术”走向“艺术”,会对一部分配音员(具体是指哪部分配音员,在两年前的沐肆洲公众号里有详解)生意受到影响。但从宏观上看,在“资本的力量”,和“人类的多样性”这两个对手面前,AI可以长期并存,并保有一部分的占有率;但想代替大部分配音员,这个目标胜算几乎为零。
正如沐沐在两年前写到的: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打败你的一定不是AI,而是人——人手中的资本,和人体内天然的多样性


人工智能语音是如何制作出人味儿的(下)

人工智能语音是如何制作出人味儿的(上)

●应不应该听着音乐配音?

●修炼声音的辛酸,效果器不简单

●手把手教你做家庭录音棚声学——网配家庭录音棚

从心出发——纪录片解说的力量依据

...........






沐沐老师

有深度,有态度,愿你有收获





如果

      上面的判断还是基于常规资本孵化规律的话,

那么

      下面的原因可能更加让AI打赢这场战争感到绝望。


沐沐老师

有深度,有态度,愿你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