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能武南开难开?不一样的新生代
作者:沐肆洲
1904年,民族危亡之际,严修与张伯苓,一文一武,教育救国。他们从一座私塾——“严馆”开始,创办了全新的现代化学校,这所学校的名字,叫南开。
这里汇聚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众多革命青年和精英学子,成为了新思想的传播地之一。
是他们传递了“五四”的火炬,把话剧传播到中国北方,开创了中国学校体育课的先河,
有志青年在这里放飞青春,高歌翱翔。
文——话剧的力量
20世纪初,新的方式开始融进天津人民的生活。
天津人吃的西餐是起士林的,用的香皂是联合利华的,坐的电车是奔驰的,打的电话是爱立信的,(吃的煎饼果子……依然是煎饼果子)
1908年,南开校长张伯苓去欧美考察归来,发现了话剧这种样式,认为特别符合他的教育思想,特别适合于学生们集体来完成。
于是立即着手编写新剧,并组织师生课余演剧,南开新剧团诞生。
1909年张伯苓校长担任编剧、导演,并亲自出演了中国北方的第一出话剧——《用非所学》,从此话剧演出开始成为南开教学内容的重要一部分。
(1909年的天津,市面上热议着两件事情,一是天津武师霍元甲应战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另一件事就是发生在南开校园里的《用非所学》,这是破天荒的大事,这是话剧第一次在中国北方出现,而且出现在了一所中学校园里。)
南开学生周恩来(左二)在话剧中男扮女装,惊为天人
南开的话剧种类多样,并着重强调反映当下社会问题,他把编演新剧作为培养人才、改良社会的工具。
武——南开三点半
除了文化课,南开也十分注重学生身体训练方面的体育课程。
据1935年统计,南开光篮球队就有50个、足球队有44个、排球队11个、网球队更是达66个之多。
如此庞大而又多样的运动队,把操场点缀的璀璨耀眼。
南开操场上的景象被张伯苓校长称作“南开三点半”。“南开三点半”是张伯苓亲自下达的教学任务,那就是每天下午三点半,南开的学生必须进入操场锻炼。一时间,操场上的体育项目五花八门,极少普及的女子垒球、男子棒球也在操场上挥杆冲垒。
飞毛腿郭毓彬、南开龙舟队、南开五虎……都是“南开三点半”成绩的见证。
校长张伯苓还曾担任第三届远东运动会大会总裁判长,他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校长”。
让人振奋的南开精神。
数不清的强兵猛将。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巍巍南开,新纪腾骧。
《有个学校叫南开》,一部更青春、更好看的纪录片。
该片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广播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出品,沐肆洲有幸负责后期声音设计制作,将于12月18日(周一)20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隆重推出,12月25日21点30在天津卫视播出,欢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