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4-01

近日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的5集纪录片《再登地球之巅》,聚焦中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上的科考行为,从冰川消融、大气环流、高原生物、生态屏障、自然地理与人类活动等五个方面,展现出青藏高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也为每个观众敲响了“保护好地球才能保护我们自己”的醒世警钟。



科学精神

对人类社会的孜孜奉献















《再登地球之巅》系统地展现了中国科考人饱满的科学精神。


他们对创新探索有孜孜追求。


比如大胆创意在雪山上进行人工增雪作业的、绘制1:500000青藏高原植被类型图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柯团队




他们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比如刷新世界纪录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晶团队


共计获取和识别了将近2万个青藏高原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基因组的云南大学张志刚团队





他们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比如曾经摔断过6根肋骨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康世昌


81岁还靠着氧气瓶吸氧在实地科考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





他们还有团队合作与知识分享的格局观。


比如在沙漠坚守30年的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研究员何清


正在破解整个青藏高原隆升历史蓝图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林团队


片中还展示了一些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呆萌”科考器具,如沙地探测机器狗、车载传感器和无人车等。


它们的存在,不仅部分解决了高原地区在科考方面对人类的不友好,也展现出科学家内心可爱柔软的一面。




环保意识

高原生态的科普启迪















《再登地球之巅》展现了中国人在面对世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时,在青藏高原努力开展综合科学考察,拯救人类自己的一次次壮举。


表面上看,本片是一部科考纪录片,但实际上却又蕴含着众多的知识点。


它用生动直白的解说语言,描述出青藏高原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全片直面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水资源匮乏和空气污染等世界难题,深刻地揭示出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是如何成为全球气候的关键调节器之一,又如何对全球气候和水循环产生深远影响的。


这是一部有收看门槛的硬核科学纪录片。





视听奇观

青藏高原风貌的自然呈现















《再登地球之巅》不乏对青藏高原壮美山河的描写。


借助航拍和高清摄影,本片展现出原生态意义上的青藏高原自然形态。


狂风中的高原湖泊、拥挤的科考帐篷、沙尘暴笼罩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望无际的冰原……


本片编导并未对青藏高原进行浪漫美化,反而直观地展现出高海拔地区生存条件的严酷和大自然的神威。


这种处理,加深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的主题。





融媒互动

院士“大咖”组团解读















全片在大小屏热播之外,《再登地球之巅》更另辟蹊径地打造了一组独特“片花”——在“央视纪录”视频号同步推出《院士大咖带你〈再登地球之巅〉》系列竖屏短视频作品,每天“上线”两位院士,共计20位院士,用互联网思维,再次解读青藏高原和青藏科考。


在融媒体时代,这种有趣的尝试,不仅完成了观众和被摄对象之间的深度互动交流,也是总台媒介深度融合的创新尝试。


当前,面对环境恶化,人类面临的危机、挑战、责任和义务,都是共同的。在这个方面,中国科学考察者正在脚踏实地前行,与时间做斗争。


愿《再登地球之巅》此次的播出,能唤起观众对这个问题的密切重视和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