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词人生》伟人的一生情怀
转自:cctv记录
古人云,诗言志。近日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的纪录片《毛泽东的诗词人生》以诗词为切入口,讲述了毛泽东作为一代诗坛大家作诗填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及感人肺腑的人生故事,阐述了毛泽东诗词的艺术价值与美学意义,并让我们看到毛泽东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格局、胸襟与视界。激荡、雄奇的革命人生,豪迈、瑰玮的诗人气质。 写 诗 纪录片《毛泽东的诗词人生》讲述了毛泽东饱含激情以诗歌叙写自己的豪放心绪。 例如,1928年,在经历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后,毛泽东心潮澎湃,写出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马背上的词,节奏激越,斗志高昂,情绪欢快。以诗记史,毛泽东用自己的如椽之笔记录了一些重大历史时刻。例如,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作为统帅和诗人的毛泽东,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让期许已久、蓄积多年的感慨,尽情地喷发、溢彩。世间至性,方为诗人;人间至情,乃成绝唱。本片讲述了毛泽东用长达384字的四言诗悼念善良温厚、有口皆碑的母亲。年轻的毛泽东在一字一泪的《祭母文》中放任自己的悲痛倾泻笔端,写不尽对母亲的爱和思念。纪录片《毛泽东的诗词人生》总结毛泽东直接写泪的诗词有四首,全都是与妻子杨开慧有关。“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眼泪只流给心爱的人。爱母亲,爱妻子,世间至性,人间至情,革命者把心中的爱溶于墨滴,遂成绝唱。写情,写诗,到底还是写人,写出了革命者的情深满怀。在诗人毛泽东的创作中,还有一种唱和诗。如与南社著名诗人柳亚子有过几次唱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诗人毛泽东主动邀柳亚子唱和,这是毛泽东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柳亚子当即填词《浣溪沙》,诗人毛泽东做出和诗,“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写出了新中国广大人民的无限喜悦之情。
解 诗
本片运用解说词的画外音阐述每首诗创作的年份、背景以及诗人当时的人生处境等,也解读诗的内涵与意义。本片通过采访解读毛泽东诗词的艺术之妙王蒙说到《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时,解读说,因为是在革命的战争当中,尤其是长征以来,到处看到的是烈士的血,所以就连看到太阳的那个红,你都一惊,怎么血流那儿去了?本片通过访问历史事件的知情者,了解诗的前因后果与时代背景,有利于更好地解诗。98岁,亲历渡江战役的老战士李剑锋在受访中谈到自己的《渡江日记》,让观众明白毛泽东写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正处于重大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诗词的美学意义并非只是文字的精美砌垒,它们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传承着民族的血脉魂魄。纪录片《毛泽东的诗词人生》称赞毛泽东诗词为“诗史”,毛泽东之所以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不仅因为他天赋的才情、如椽的巨笔,更因为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读 诗
纪录片《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告诉人们,真正的好诗,不是刻意写出来的,而是从心底涌出的歌,是为身处的时代和普通的人们咏唱的曲。片中,诗词研究会专家受访时,兴之所至,念起了“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主题党日活动时,党员同志们集体朗诵“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纪录片《毛泽东的诗词人生》记录下大量普通人诵读毛泽东诗词的场景。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热情洋溢地品读毛泽东的诗词名篇。这里的读诗,有个人读,有群体读;有清越的朗读,有韵味十足的唱读……,诗还在,声音从未远去。